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〈序品〉之漫談 - 夢參老和尚主講
現在我們還不會修行,觀察我們的出入息,觀一觀就散亂了,怎麼能入「定」?但是經過拜懺,業障消失了,業障一消,智能生起,修行就容易進入。所以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,都以懺悔為第一,要先消業障。學密宗也如是!你得先磕十萬個大頭,那種磕頭不像我們這樣的頂禮,而是大禮拜,你得先消業障,這是修行的前方便。如果一生就這樣拜下去,是不是能成就?一定能成就。因為你的智能在增長!在拜的時候,你就起了觀想:"能拜、所拜、能禮、所禮,性空寂"!經常這樣觀想,久了,就可以證入,那時候去修「定」,很快就進入了!
但是,每部經、每部論、每位菩薩,修行的方式都不同!也有道友這樣問我說:“地藏菩薩來到這個會上,為什麼有很多人不認識他,還需要找人介紹?”我說:“不但地藏菩薩是這樣,就連釋迦牟尼佛,還有好多佛國土的人,都不知道他。”宏覺法師開玩笑說:「不用說其它的佛國土,就連我們這個國土,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他就只會念阿彌陀佛,卻不知道他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。」這個沒有什麼不同點,只能說:─沒有緣。也有些法師不知道地藏菩薩,我也聽說過。同樣的,現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文殊師利菩薩。這是為什麼呢?這就是我剛才跟大家所說的《緣》,過去多生累劫沒有跟菩薩結緣,自然就不瞭解他的方法。
很多人有判教的習慣,凡是地藏菩薩的經,不論是《地藏經》也好,《十輪經》也好,說的都是地獄、人間的事,好像不是大乘。一說到大乘,就得好大好大,認為要像“唯心法門”,那才是大乘。或像密宗的“大手印”,一下子就成佛,以為那才是大乘。他們以為《地藏經》、《十輪經》,乃至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,是小乘。至於《大乘大集十輪經》特別標指是大乘,有些只寫《大集十輪經》,沒有大乘。而玄奘法師所譯的版本就標示著“大乘”。
這部經有兩次的翻譯,一次在隋朝,誰翻譯的也不知道,因為這部經翻的有欠缺,第二次的翻譯,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。大家看他的注釋,時間、地點、條件都有。玄奘法師翻譯這部經是在唐朝永徽年間,是玄奘法師從印度返回中國十六年之後,才翻譯這部經。
經裡除了贊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之外,地藏菩薩也向佛贊歎了一番。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,主要是破我們的“十惡”。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的〈占察輪〉上,也是注重這“十惡”。《地藏經》所講的,你之所以要下地獄,也是這“十惡”。
什麼是“十惡”呢?就是在我們「身」上所發生的“殺、盜、淫”,「口」裡所說的“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”,「心」裡所想的“貪、瞋、癡”這十個業。身上所作的業,口裡所發出的業,心裡所起的業,就是十業,這十惡業不做,盡做好事,那就是十善。說好話,不惡口,盡量促使人和好,不破壞別人,就不犯兩舌。口裡說話從來不帶汙穢的語言,這叫不惡口。總是贊歎,除了贊歎別人的功德之外,盡量說些好聽的,說些使人歡喜的語言,這就是對治惡口了。沒有道理的話不說,不要一天到晚都說一些打發時間的“閒談”,再不就是“人我是非”,這類的話不說,就是不綺語。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說,騙人、欺詐、妄語就更不說了,這樣口業就清淨了。加個“不”字就是善業,沒有“不”字就是惡業,也叫“惡輪”。心裡起貪念,起瞋念,起了邪見,愚癡就是邪見,邪見就是不明白,胡塗,無明業因,就是“貪、瞋、癡”所引起。如果我們心裡“不貪、不瞋、不癡”,就是善業。身上“不殺、不盜、不淫”,就是善業。
形容這十善業,就是“善輪”。若是造罪了,就成為“惡輪”。“輪”有什麼作用呢?大家都知道,輪是不停的發動運轉。輪是轉變的意思,輪轉不停的。為什麼我們在六道輪回,會永遠不停息?永遠流轉?就是因為「業」,“業”使你不能停止;若你做“善業”,善也使你不能停止。但是“十輪”有究竟,也有初步。將善業達到佛的“十輪”,就是“十智”。將眾生的惡,轉到“五逆十惡”,就是最惡的“十惡輪”,<無依行品>、<有依行品>,講的也是這個“十惡輪”。
先講以佛的“十輪”來對治眾生的“十惡輪”。因為這部經的名字叫做“十輪”,為什麼要加一個“地藏十輪”呢?這部經最後被囑記來流轉、護持這部經的菩薩是虛空藏菩藏。《地藏經》的〈囑累人天品〉,也是虛空藏菩薩。大家知道虛空藏菩薩是什麼涵義? 虛空藏菩薩在《華嚴經》上,是指容納一切、含攝一切;虛空藏的“藏”是寶藏的意思。“虛空”不是這個虛空,而是形容他證得了“性空”,證得了“真心”,證得了《占察經》的十相。“空”,不空,“虛空”含藏一切法而不空。這部經囑記他去宣傳,囑記他去弘揚。
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,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,什麼時候才會停息呢?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,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,證得這個「性體」了,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,因此稱為“大乘”。
留言列表